.
您所在的位置:首 页 >> 科教文卫  
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
www.0913.org   2022-4-7 11:34:11  周海燕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地方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科技是“内力”。
  在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核心驱动力的当下,加快科技创新速度、打造强劲发展引擎至关重要。过去的五年,是全市科技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秦创原战略为引领,以创新型渭南为目标,强化政策举措,推动“两链融合”,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全面加强,荣获全省“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国家节约型机关、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组织管理先进市、全省技术交易认定登记优秀机构等20余项荣誉,飞地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刚刚过去的五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捷报频传。
  这五年,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我市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五年翻两番(由“十二五”末的28家发展到2020年的120家,2021年突破1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四年倍增(由2018年的107家发展到2021年的247家),创新动能逐渐增强。
  这五年,区域创新体系初具雏形。我市建成了高新区“1+4”体系(1个渭南国家高新区和富平、蒲城、韩城、白水4个省级高新区),省级高新区数量全省第一。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创造了全国第一家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全国第一个以3D打印为主题的科技孵化器、全国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全国第一所3D打印培训学院“四个全国第一”,4个省级高新区竞相发展,成为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这五年,校地校企合作结出硕果。我市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地市级西交大技术转移分中心,市科技局组织企业进高校80余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1项,搭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2021年9月,西交大与渭南高新区共建全省第一个西交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这五年,飞地孵化走在全省前列。我市成立了全省第一个飞地孵化器,通过精准开展科技招商、双创培训、政策服务等措施,累计孵化企业58家,在渭注册企业47家,双盈未来等4家科技型企业落户渭南。2021年获批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秦创原飞地孵化提供了有益探索。
  这五年,科技支撑引领乡村振兴。依托全市农业资源禀赋,我市建成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21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7个、市级13个),入园企业近400家,总产值138亿元,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总数全省第一。同时,强化人才支撑,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45名、“三区人才”107名,全省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中渭南占14人,全省第一。
  聚焦“两链融合”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过去五年,全市科技系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我市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构建创新成果产业化平台,把创新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产业优势,推动全市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系统谋划科技工作。我市策划举办了两次“厅市会商”,与省科技厅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促进更多优势资源落地渭南。先后出台了《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渭南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试行)》《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夯实企业创新主体。我市出台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省市级研发机构54家,荣获中省科技奖41项,北人印机和科赛机电公司获得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每年保持在10亿元以上,2020年全市研发投入占GDP的0.75%。2021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47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家。市级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美邦药业2021年9月16日在上交所上市,石羊农科、红星美羚、木王科技、紫兆装备等4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上市IPO程序。
加快区域创新步伐。我市推进创新型渭南建设,韩城市、大荔县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县,白水县、蒲城县入选省级创新型县市区试点。加快高新区协同发展,渭南国家高新区西渭东区、蒲城园区相继成立,2021年8月渭南国家高新区华阴园区、富平园区挂牌运行,渭南国家高新区成功入选国家“百城百园”行动计划(全省仅4家园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入选全国43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计划名单。
科技促进乡村振兴。我市培育星创天地22家,每年技术培训百余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我市建立了6个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站,选育的瑞阳、瑞雪成为陕西首次通过国审并拥有自主产权的苹果品种,市农科所选育的“渭麦9号”成为30年来我市种业领域第一个国审品种,“机收玉米新品种渭单6000选育与应用”项目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从“厅市会商”到“百城百园”,从营造良好政策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火炬熊熊燃烧,照亮了秦东大地。
  推进改革创新双创氛围更加浓厚
  “机者如神,难遇易失。”面对困难和挑战,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市敢于创新、勇于改革,把主动创新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全省首批成立了市级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设立了大荔、蒲城、富平、华州4个县级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科研仪器设备共享试点工作,18家试点单位开展共享331次,减轻了中小企业购买大型设备的困扰,促进企业创新。
  营造创新创业热潮。我市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先后建成省级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众创空间13家,渭南3D打印科技企业孵化器进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第一梯队。策划举办了渭南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承办了3次省级创新创业大赛,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我市设立了总规模1亿元的渭南市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对6家企业投资4700万元。技术合同交易额累计完成36.03亿元,我市多次被评为全省技术交易工作先进市,市科技局连续16年被评为全省技术交易工作优秀登记机构。
  加强各类人才引进。我市共申报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项目12个,实施外国专家服务计划项目38个,建立省级引智示范基地3个、服务站2个、海外离岸服务中心2个,获科技部立项支持的引智项目实现“零突破”。建立了415人的科技专家人才智库,推荐“三秦友谊奖”3人、省科技新星15人、市“百名科技人才”115人,助推了全市产业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市释放创新动能,构建新型发展模式,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形成了“研发——孵化——产业化”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为企业筑梦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融入秦创原渭南科技再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我市将秦创原战略作为2021年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力落实落细。
  主动对接精细谋划。我市完成了渭南党政代表团赴西部创新港考察学习,举办了“智趋华山·才聚渭南”渭南市人才发展大会和创新发展圆桌会议,签订课题、平台等协议13项,为融入秦创原奠定了良好基础。
  细化任务,创新思路。我市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秦创原(渭南)创新促进中心,出台《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细化分解为60条具体任务和55条政策包。特别是依托渭南农业资源优势,在全省首家提出了以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荔核心区为基础,建设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的思路,着力打造陕西智慧农业先行区、秦创原农业创新样板区。
  举办活动提升成效。我市成功举办了2021年创新创业大赛,给予18家获奖企业87万元支持。9月,举办了2021秦创原·渭南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签订了合作协议12项,形成了西北大学等院校与蒲城、韩城等县(市、区)合作、市科创基金签约3个项目投资2200万元、芜湖安芙兰等多家投资机构向我市企业融资8500万元等一批重大成果。
  一串串数字,一项项荣誉,浸润着全市科技战线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下一步,我市科技工作将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的原则,以秦创原为引领,以校地合作为突破,以体制改革为抓手,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努力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珠海妇科医院
相关新闻
.
·全市总林长会议召开
·我市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
·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昨日新增本土确诊1219例 无症状感染者4996例
·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市委召开五届十七次全体(扩大)会议
·我市设立辖区首本来料加工贸易手册
 视觉焦点
感受科技魅力  培养
感受科技魅力  培养
让非遗走进校园 播撒
让非遗走进校园 播撒
临渭区公共文化中心今
临渭区公共文化中心今
华阴迷胡唱响2018咸阳
华阴迷胡唱响2018咸阳
 文章排行
1. 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2. 我市新增3家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3. “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启动
4. 全市2811棵古树名木一树一档建立信息档案
5. 我市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
6. “走进渭南科技馆体验科技奥秘”活动举行
7. 全市完成矿山治理面积约1.51万亩
8. 全市教育系统“双减”工作推进会召开
9. 渭南城区建成五个城市书房
10. 陕西金隅新型材料生产线项目落户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