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首 页 >> 朝阳文学  
放风筝(散文)——朱方泉
.
www.0913.org   2020-2-5 20:18:43  朱方泉  

  阳春三月,天气晴朗,处处都是好风光,星期天,但见人们纷纷走出户外,或踏青,或健身,或放风筝。人人都蠢蠢欲动,尽情地撒欢。目睹这热闹非凡的场景,去年春天,我们全家人在南京中华门城堡上放风筝的情景,倏地在我眼前浮现。
去年清明节上午,儿子说:“我下午开车带你们到中华门城堡上去游玩,好吗?”我们全家人都欣然同意。我多次从南京中华门经过,还真的没有登上中华门城堡呢!
  下午临行时,儿子吩咐孙子孙女带上风筝,说要到中华门城堡上去放风筝。我说:“城堡上能放得开风筝吗?”他说:“那么宽敞的地方,怎么放不开。”
  我们来到中华门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了。只见城墙上下游客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当我们登上城墙时,宽阔平坦的城堡上,已经聚集了许多放风筝的人群。蔚蓝色的天空中,呈现着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风筝,有老鹰、福娃、飞蝶、燕子、飞机……各式各样的风筝,绘成了美丽鲜艳的春天的图画。
  儿子拉着线,儿媳抓着风筝,孙女孙子齐声喊道:“一、二、三——开始!”我们的蝴蝶风筝一下了飞上了天。孙子笑弯了腰,“哈哈……我们的风筝飞得最高,爸爸加油!”孙女也看傻了眼,目不转睛地盯着天空。
  一位年过古稀的老者,在其他游客的帮助下,放飞起十几米长的巨龙风筝。栩栩如生、活龙活现的龙头,色彩斑斓、环环相连的龙身,在阳光的照耀下,煞是壮观。随着徐徐春风的吹拂,巨龙风筝缓慢地摇弋着,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眼球。
这位老者的巨龙风筝落地后,开始收线时,我主动走上前去,和他搭讪起来。
  老者待人热情,且十分健谈,看样子是个“风筝通”。他说:“我从小就是风筝爱好者,不光喜欢放风筝,还会扎各式各样的风筝。”他并向我谈起了风筝的起源史:
  我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风筝在中国就已出现。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鲁班,因看到鹞鹰在天空盘旋飞翔受到启迪,曾“削竹为鹞,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汉代发明造纸术后,风筝改用纸糊制,称为“纸弋”。到了五代时,李邺加以改进,在纸弋头上装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
  老者的一席话,使我顿时想起了唐代诗人高骈的那首《风筝》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官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是啊,自古以来,放风筝就是城乡居民普遍开展的一项娱乐活动。不仅市民小儿、布衣平民喜爱,就是帝王将相、王公贵胄也乐此不疲。及至明清两代,放风筝则达到了鼎盛时期,许多诗人和画家都以风筝作为写诗、绘画的题材,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吟诵风筝的诗画,形象地反映了当时民间放风筝的盛况。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将风筝文化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还创造了很多寓意吉祥的优美风筝图案,如“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余”、“四季平安”等图案。它通过这些图案,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浸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我虽然不太会放风筝,但特喜欢参加放风筝活动,尤其是孩子们的放风筝活动。我曾经在老家,参加了外孙女和孙女在麦田里进行的放风筝活动。曾和全家人一齐来到燕子矶西边、长江南岸去放风筝。这个清明节,我们又来到中华门城堡上放风筝,这可真是别有风味呀!我觉得,参加放风筝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愉悦心情,而且可以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使自己活得更年轻。
  放罢风筝,我们又游览了中华门城堡的各个景点。到了下午五点多钟时,我们决定离开中华门回家去。可是,孙女孙子却有些恋恋不舍,嚷着说再玩一会。

珠海妇科医院
相关新闻
.
 视觉焦点
放风筝(散文)——朱
放风筝(散文)——朱
大荔人爱吃馍(散文)
大荔人爱吃馍(散文)
冬至又至(散文)——
冬至又至(散文)——
又到寒衣节(散文)—
又到寒衣节(散文)—
 文章排行
1. 放风筝(散文)——朱方泉
2. 大荔人爱吃馍(散文)——宋振北
3. 冬至又至(散文)——刘训山
4. 又到寒衣节(散文)——孔凡河
5. 中秋情思(散文诗)——作者:刘 情
6. 渭南桃花源荷塘即景(诗歌)——作者:田宇春
7. 蝉(散文)——鲁公青夫 
8. 荠菜情(散文)——张会玲
9. 雪与春的约会(诗歌)——李芳娥
10. 秋天(散文)——周莉佳